大学生涯管理论文6100字_大学生涯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发布时间:2021-02-05 10:11

  导读:大学生涯管理论文6100字应该怎么写?对这个问题想必现在很多人都在为而忧愁的吧,毕竟现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也都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掌握论文写作的结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分类为大学管理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大学生涯管理论文61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涯管理论文6100字(一):文化自觉视角下我国大学生涯管理教育论文


  摘要:移植西方生涯理论提升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引发了许多新问题。只有在文化自觉视角下,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智慧,借鉴西方先进生涯管理理念,确立本土化生涯管理概念,建立融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于一体的大学生涯管理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开展大学生涯管理,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生涯管理;本土化;文化自觉;大学生涯管理教育体系


  西方职业指导理论自引入我国高校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与实践,虽然在提升大学生就业技能方面取得了一些显性成绩,但是在深度解决中国大学生生涯发展问题时,现实性和说服力都不尽如人意。如何引导大学生建立中国生涯管理理念,并通过开展生涯管理教育,帮助其实现生涯管理目标,再次引起我们的深思。文化自觉作为一种文化观,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涯教育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大学毕业生数量持续激增,毕业后不能直接就业的大学生数量也随之持续增长。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如何为大学生提供适宜的生涯指导,成为一个迫切需求。然而,与这一强大现实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本土化的生涯指导理论发展严重缺失,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在此都缺乏鲜明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于是,有识之士开始向世界范围寻找,经过近百年发展的西方职业指导理论进入人们视野,“拿来主义”为解决我们当时的职业指导空白提供了方便与快捷。一时间,帕森斯(Parsons)的特性—因素理论、罗杰斯(Rogers)的职业辅导理论、舒伯(Super)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霍兰德(Holland)的职业选择人格类型理论、施恩(Schein)的职业锚理论,频繁出现在我国理论研究成果中。


  然而,经过几年实践后人们发现,尽管西方职业指导理论在应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理论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生存环境的支持,由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与西方不同,历史文化环境与西方不同,西方职业指导理论的生存环境和现实针对性遭到质疑。如果我们继续作为西方理论的复制者、移植者或是消费者,用西方理论来解决中国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不仅不具有足够的现实性和说服力[1],而且抽象地移植或传承过来的文化价值观念在内涵上必定会发生畸变。当前我国大学生涯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引进的职业生涯理论缺失中国文化基因,一看就是外国人的东西,对中国学者和大学生缺乏应有的亲近感,更难以建立归属感。其二,引进的职业生涯理论缺失中国文化之根的营养,难以在发展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必然缺乏发展后劲,容易无疾而终。其三,只注重对西方理论的引进与借用,忽视了对我国传统文化中人生智慧的传承与弘扬,本土化生涯理论缺失的问题无法解决。其四,在引进西方职业生涯理论时,本着实用的工具主义理念,仅仅引进了就业指导或职业指导一个方面,在实践上也只能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未能深化扩展至生涯管理这一宽广视域。其五,在职业指导层面,也只引进了大学生职业指导,中小学的职业指导基本处于空白,从而使得大学职业生涯发展基础严重缺失。


  二、对中外生涯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的借鉴与吸收


  西方职业生涯理论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却不能完全照搬。我们应该在文化自觉视角下,对中外生涯管理思想观念进行批判性借鉴吸收,以期建立中国本土化的生涯管理理念和教育体系,指导我们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一)积极吸取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生规划的朴素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道两家影响最为深远。下面我们就以儒、道两家为代表,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智慧。


  儒家在《中庸》中提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注重事前计划、规划。那么,如何做好人生规划呢?孔子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给予了说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如何达此目标?“志于道”[3],“朝闻道,夕死可矣”[4]。也就是在对“道”的不懈学习、不懈追求、不懈实践中,才能逐步接近或实现人生目标。


  道家在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广阔而深远的视域中形成了独特的人生智慧[5]。“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6]推崇“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注重万物(当然包括人)的自我化育、自我完善。“不知常,妄作,凶。”“知常曰明”[7]指导人们依据自然规律而为。在对人生境界的划分上,道家认为有“知”让人懂得了区分利害,产生了纷争和灾难。“知其雄,守其雌”,“知其黑,守其白”[8],懂得退让,才能避难;若能“物无贵贱”[9],不分你我,才是人生最高境界——“启明”。


  由此可见,在人生品格的塑造上,儒家重视向内求诸于己,通过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不断提升人生境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顺势而为、清静无为,才是人生最高意境。


  借鉴国外生涯管理理论研究成果,吸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建立并强化本土化生涯管理理念。生涯管理是以整个生涯发展为视域,通过自我规划、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生成与自我完善。


  尽管儒、道两家的人生智慧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和时代的印迹,但其所包含的积极性因素以及蕴含的生活智慧,对于我们现代的生涯管理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其一,在人生规划与管理上,成“人”首先是道德成人,精神成人,德为才之先;其二,在个人人生规划中体现着天人合一思想;其三,把个体价值实现与社会价值实现相结合;其四,人生不能总想着站在最高峰,要知退让,善权变;其五,把生涯管理与人生观教育相结合;其六,通过完备的教育系统强化对人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和规范。


  (二)积极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生涯管理理念


  1909年,帕森斯首次提出职业指导的概念,并系统阐述了职业指导理论,即特质-因素理论,成为生涯管理理论的鼻祖。之后,罗杰斯推动了职业指导向职业辅导的转变,舒伯推动了由静态的、一次性的职业指导向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职业选择转变,霍兰德提出人格(包括价值观、动机和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重要因素,施恩强调个人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整合,推进了职业发展与规划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至20世纪60年代,针对职业生涯发展的生涯管理思想出现。生涯管理的概念由美国国家生涯发展协会提出,并得到广泛推广。该机构认为,职业生涯是个人通过工作所创造出的一个有目的、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就这个定义展开分析,生涯管理概念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组织针对员工和组织发展需要实施的职业生涯管理,称为组织职业生涯管理(OrganizationalCareerManagement,简称OCM)[10];二是员工个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而进行的职业生涯管理,称为个人(或自我)职业生涯管理(IndividualCareerManagement,简称ICM)[11]。之后,生涯管理理论在近50年的发展过程中,关注重点由组织转向了个人,基本实现了生涯管理理论的主体性构建。


  西方生涯管理理论给我们的生涯管理教育提供了重要借鉴:其一,生涯管理是对就业指导、生涯辅导、生涯规划、生涯发展理论的超越,实现了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由静态到动态、由组织到个体、由关注事到关注人、由关注职业发展到关注人的整个生涯历程发展的拓展深化。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生涯管理这一先进理念,建立我们自己的生涯管理理论。其二,重视个体需求,以个体发展为出发点,讲求因材施教、因材规划、因材指导,注重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三,注重将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引入生涯教育辅导中,两者相辅相成,提高了就业指导和生涯辅导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其四,强调社会环境的支持、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全面参与,为生涯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其五,将整个生涯划分为几个紧密关联的阶段,确立各个阶段的目标与任务,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使生涯管理成为一个连续过程。


  三、对建立本土化生涯管理理念及其教育体系的思考


  (一)引导大学生建立并强化本土化生涯管理理念


  在阐述湖南民间竹器的设计特征时,论述了“器以致用,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顺天应民,独具匠心”的设计逻辑;“经验相继,代代相传”的设计伦理;“开物成务”,“道”“技”合一的设计思维;“百折不饶,兼修并蓄”的设计精神;“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设计文脉。张博士主要从地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视角来分析民间竹器的基本物质构成,如材料、工艺、结构、工具等;从民间竹器制作方式的传承方式、形制尺度、人机因素、科学合理性等;以及民间艺人们自身的设计精神、设计意识和产生这些思想、理念的根源。


  我们提出的生涯管理,不是狭义的职业生涯管理,而是贯穿人的一生,视野涵盖学术世界、工作世界、生活世界,并与真实的经验世界相结合。从管理主体看,以个体自身作为主体。个体自身也就是管理者本人成为管理主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包括教师和家长)与社会环境,为个体的生涯管理发挥辅助和辅导作用。从管理内容看,涉及生涯发展的各个阶段,涵盖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突破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仅就大学四年级或大学四年这一个时间段中一次性就业这一个事件的局限,将研究视野扩展至学生的整个生涯发展历程;突破了家庭教育中仅对子女学业这一个方面进行规划的局限,将内容扩展至个体成长与发展的方方面面。从管理目标看,以个体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自我生成为终极目标,以提升个体的人生价值和生命境界为最终追求。


  (二)帮助大学生确立并细化大学生涯管理目标与任务


  大学生涯管理是特指个体进入大学学习阶段开展的生涯管理。大学生涯管理的主体是大学生,目标是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与自我生成。围绕这一目标,引导学生从道德修养、智慧养成、能力转化和职业塑造四个层面确定大学生涯管理任务。在道德修养方面,大学生要完成一个知“道”→悟“道”→体“道”的过程,促进自身人格的完善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进一步确立;在智慧养成方面,大学生要完成一个由知识→素质→智慧的提升过程,通过对专业知识、人生哲学、人生智慧以及生活知识的学习,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建立、人文科学素养的提升、身体素质的强化;在能力转化方面,大学生要完成一个知识与智慧内化为实际能力、外化为实践行动的过程,通过大量而生动的社会实践、专业实践,不断促进自身社会生活能力、自然生存能力、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专业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职业塑造方面,大学生要完成一个由专业到职业、由学生到社会从业者的转换过程,通过全面评估自身道德修养、人生智慧和综合能力,进一步明确职业方向,确立职业目标,并通过对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学习积累,不断接近职业目标要求。


  大学生开展大学生涯管理,起点是做好自我认知,即对自身占有发展资源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做好大学生涯发展规划(包括专业发展规划、职业基础发展规划、能力发展规划、素质发展规划等),不断接受专业辅导和测试,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自我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能力,通过反馈,进一步修正自我认知,调整生涯发展规划,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实施并完善大学生涯管理。


  (三)建立并完善大学生涯管理教育体系


  开展大学生涯管理,应建立以学校教育为重点,以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为两翼的生涯管理教育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开展生涯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关注每个个体自身条件、生活经历和生存环境的差异,开展全程式辅导,促进学生大学生涯管理的顺利实施。


  其一,充分发挥社会环境的积极支持作用。首先,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只有人才合理流动起来,生涯管理才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大学生的生涯管理才能有一个宽广的现实舞台和实践平台,大学生的个性与全面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并落在实处。其次,成立专业咨询机构,为大学生开展生涯管理提供职业化辅导。第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历练机会。政府应积极拓展常态化生涯管理服务项目,提供更多适合学生磨砺的阶段性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多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了解社会、认知社会的机会,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完善修正生涯规划。第四,充分发挥媒体对大学生生涯管理教育的舆论引导作用。通过影视剧、专题片、纪录片和专家解读等方式,让学生全面认识生涯管理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只有具备所在社会必需的主体特征与素质,掌握所处时代的知识、能力、心理模式、思维方式等,减少自身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所赋予的规定性之间的差距,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以实现生涯管理目标。


  其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和引导作用。生涯管理将人的成长放到生命的全过程来关照研究。从幼儿期到18岁,这个阶段是生涯起步阶段,承担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确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身初步认识,各种能力得到初步锻炼,职业观初步形成的重要任务。做好此阶段生涯管理教育,将为大学生涯管理提供重要基础。由于目前中小学生涯辅导还未开展,家庭教育责任就更加重大。可通过实例讲述知名人士、成功人士,尤其是身边优秀人才的职业生涯经历,让孩子逐步认识到学习知识才能为人生发展打好基础,养成智慧才能为人生定好方向,锻炼能力才能为实现人生目标提供保障。在职业选择与发展方面,引导学生建立按自身兴趣从事职业,干一行爱一行,经过个人努力,行行都能出状元的初始概念,一种职业平等、不分尊卑、只有把自身发展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提升人生境界的理念,从而为学生的生涯管理奠定基础。


  其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整体促进作用。首先,开设生涯管理辅导课程,让学生充分认识生涯管理的重要意义,确立全面发展、自我生成的生涯管理目标;掌握生涯管理手段和方法;努力从道德修养、智慧养成、能力转化和职业塑造四个层面实现全面发展,成为生涯的主动塑造者。其次,把生涯管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吸收心理学研究成果,不断推进大学生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把生涯管理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一个合力,引导大学生做好生涯管理。再次,成立专门机构,建设一支专业化教师队伍,实施专业化辅导。生涯管理辅导作为一种专业辅导,应依据生涯管理系统理论,运用科学的咨询辅导策略和评量工具,开展科学有效的辅导。这样的专业化辅导,应将视野拓展到对学生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的关注,对学生生涯各阶段和生活各方面的关注;将辅导重点转移到对学生因应生涯角色变化并能与之保持平衡的生涯适应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在充满变化和困难的生涯道路上更有效地发展的生涯管理能力的提升,将最终目标延伸至对学生和谐生活状态的追求,对全面发展和自我生成的追求。


  大学生涯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东某药科大学为例论文


  [摘要]基于对广东某药科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现况的调查,本文对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探索总体较好,大多数教师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缺乏阶段性规划,大多数教师的职业主动性比较好;学校对教师职业生涯组织管理不够重视,尤其缺乏培训保障措施,教师普遍缺少职业归属感。为此,教师和学校应该携手营造教师职业生涯管理氛围,全面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从而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组织管理


  为贯彻十九大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1]。作为提高高校教师质量的重要手段,职业生涯管理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做好职业规划与管理,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实现职业价值,还可以提高教师对学校的忠诚度和职业归属感。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包括教师职业生涯自我管理和学校的职业生涯组织管理两部分,其中教师的职业生涯自我管理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因,是高校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专业技能、实现职业发展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的职业生涯组织管理是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外因,是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那么,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自我管理和学校的职业生涯组织管理现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如何改进?本研究以广东某药科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了解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现况以及学校的职业生涯组织管理现况,探讨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问卷调查采用方便抽样,共回收问卷133份,有效问卷132份,无效问卷1份,有效回收率为99.2%。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教师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现况和高校职业生涯组织管理现况两部分,其中教师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现况包括生涯探索、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主动性等方面的内容,学校职业生涯组织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目标、职业生涯组织管理措施和培训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本研究还选择调查对象中来自不同岗位的10名教师进行深入访谈,访谈提纲跟调查问卷提纲一致。


  二、职业生涯管理现况调查与分析


  (一)教师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现况调查与分析


  1.教师职业生涯探索总体较好,自我认识较强,但也有部分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够


  职业生涯探索是高校教师认识自我、进行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的第一步。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具有清晰的自我认识,对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比较了解;21%的教师对自己的兴趣表示不了解;15%的教师对自己的个性缺乏认识;16%的教师不清楚自身的优缺点。我们要重视这部分教师的职业生涯探索,引导他们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为下一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做准备。


  2.大多数教师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缺乏阶段性规划,尤其缺乏中长期规划


  调查表明,大部分老师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超过50%行政岗位的教师虽然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是认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帮助,这跟该校行政管理岗位的教师晋升渠道单一、发展路径狭窄以及教师普通缺乏职业发展动力有关。


  杜华萌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长期性、动态性和特殊性[2],也就是说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教师,其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和具体任务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做好职业生涯的阶段性规划。但是调查发现,56%的教师制定了三年以内短期规划,29%的教师制定了三至五年的中长规划,只有13%的教师制定了五至十年的长期规划,这可能跟教师缺乏对阶段性规划在促进职业发展、实现职业目标重要性认识有关,也可能跟教师缺乏职业发展动力,安于现状有关。


  3.大多数教师的职业主动性比较好,但对组织提供的职业发展相关信息缺乏了解


  职业主动性是职业决策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调查发现,80%以上的教师会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主动参与各种学术交流及继续教育、积极阅读与工作相关的书籍、主动了解专业领域发展前沿,说明该校教师具有职业主动性,主动跨出生涯探索,积极进行自我管理。但在访谈中,相当部分教师反馈不了解组织晋升与调迁,组织提供的培训与发展机会也不是很了解,这说明教师对组织提供的发展机会以及相关信息不够重视,对发展机会捕捉的敏感度较低。同时,学校在更新职业发展信息,传播、发动、引导教师参与的宣传工作有待提高。


  (二)高校职业生涯组织管理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校的目标定位清晰,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的制定具有较好引导作用


  高校组织和教师个人是唇齿相依的利益共同体,两者目标一致,才能促进个人职业发展与学校组织发展的和谐统一。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学校有清晰的目标定位”符合的教师占82%,认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学校的定位一致”符合的教师占75%,说明学校发展目标定位明确,并且有效影响教师的职业发展目标的制定,达到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管理目标的一致。但是,在访谈中,不少教师认为虽然学校的目标定位清晰,但是自己对学校具体的发展规划及学科发展脉络不了解,导致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有可能与学校的发展规划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可能跟学校上下级沟通机制不通畅、政策措施宣传不到位以及教师缺乏获取相关信息的主动意识有关。


  2.高校对教师职业生涯组织管理不够重视,教师缺少职业归属感


  高校职业生涯组织管理是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个人的自我管理固然就决定性作用,但高校的组织管理同样扮演重要角色。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教师认为学校对职业生涯组织管理不够重视,尤其缺少针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咨询和指导服务。说明学校围绕“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组织、开展的相关活动较少,对教师职业生涯组织管理不够重视。在访谈中,也有不少老师反映目前学校尚未有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相关服务的组织机构,缺少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在教师出现职业困惑或者职业倦怠时,往往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缺少职业归属感。


  3.教师对学校工作环境满意度一般,认为缺少培训进修机会和保障制度


  教师的职业发展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还受学校硬件设施、发展平台、学术氛围、组织领导和保障制度等工作环境的影响。调查发现,56%的教师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环境满意度一般,尤其是对进修和继续教育方面尤其不满意,65%的教师表示在近两年没有参加过超过一个星期进修学习的机会,也有25%的教师反映参加工作以后除了岗前培训外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外出学习交流。这可能跟学校师资培训制度不够健全有关,教师进修、培训、参加校外交流基本上需要自费或者项目支持,部分教师还需要带岗带课学习,限制了教师接受外出进修和培训的机会。


  三、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建议


  (一)教师个人层面的建议


  1.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形成终身职业生涯管理意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管理就是每个人职业发展的“预”。教师职业生涯管理意识的形成有利于教师一开始就关注整个职业生涯管理,有利于弥补教师短期机会主义倾向,缓解和消除遇到的各种压力。因此,教师个人要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对职业生涯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学习并加以运用和实践,并形成终身职业生涯管理意识。而且在整个职业生涯周期,随着职业周期的更替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改变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和规划路径。


  2.积极进行职业生涯探索,明确职业生涯目标,做好阶段性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在客观、理性评估自己职业机会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组织目标和发展定位,综合自己的能力结构、职业兴趣、个性特征和行为风格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其次,明确职业目标之后,还需要把目标进行细化,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结合组织环境制定相应的短、中期和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最后,在职业生涯规划执行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定期评估和审查,一旦发现自己设置的目标过高或者规划中缺乏可行性部分,应及时调整。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职业发展所必需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无论身处一线教学岗位还是服务性质较强的教辅、行政岗位,教师个人都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思路,密切关注行业或专业的发展动态,深入学习专业发展领域,选准自己的科研方向,形成自己独特的科研风格。尤其是行政管理人员要摈弃行政岗位技术含量低、不需要专业技能的观念,一方面加强自己的管理能力,另外一方面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学历专业方向积极进行科学研究,提升自己的职业价值。


  (二)学校层面的建议


  1.以人为本,充分重视教师的职业生涯组织管理,积极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高校应该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因人而设,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组织管理方案,充分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保障。同时,还应建立通畅的职业生涯组织管理保障机制,设立教师职业生涯管理促进委员会,制定职业生涯组织管理工作条例,有步骤地指导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职业生涯管理的有效性。学校还应定期跟踪教师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现状,评估和反馈职业生涯管理的阶段性成效,及时帮助教师解决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2.重视培训在教师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构建完善的校内外培训体系


  培训是教师拓宽眼界、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给教师创造尽可能多的学习进修机会。首先,学校应该把教师培训纳入职业生涯组织管理,根据岗位特点以及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建成包括入职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技能培训、职能培训等各类型的培训体系;其次,学校应对学术交流、业内培训、继续教育等各种校外培训提供制度保障,允许他们外出培训时带薪休假,并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再次,学校要注重培训效果评估,量化培训效果评价考核机制,优化培训激励机制,保证培训效果。

100%安全可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