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柄是水分和营养物质在茎和叶间运输的重要组织。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木材离析技术,分析6个种源地不同的桑树品种一年生扦插苗叶柄的显微结构特征,对叶柄的水分运输能力和抗蒸腾能力进行评价,并对桑树的抗旱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在6个桑品种中,吴堡桑的叶柄角质层和厚角组织厚度较小,但维管束最为...
线虫寄生对柞蚕幼虫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
研究寄生线虫对柞蚕幼虫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可以从生理生化角度揭示柞蚕寄生线虫的致病机制,明确线虫在柞蚕体内完成寄生生活史的生理生化调控机制。检测柞蚕5龄幼虫被线虫寄生后其生长发育速度、血淋巴营养物质含量和中肠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柞蚕幼虫被线虫寄生6~11 d,其摄食量和体质量变化不明显,血淋巴总糖、海藻糖含量短暂性升高,随后便急剧下降,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和酯酶活性升高,甘油酯含量降低,中肠蛋白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被寄生12~15 d,柞蚕摄食量升高、体质量增加,中肠蛋白酶活性升高,而血淋巴中总糖含量、海藻糖含量、海藻糖酶活性、甘油酯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此时是线虫迅速生长的时期,蚕体营养物质被线虫大量消耗;被寄生15 d后摄食量急剧下降,血淋巴中能源物质含量极显著降低,中肠蛋白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线虫寄生柞蚕幼虫后与寄主形成营养竞争关系,造成蚕体营养物质严重缺乏、消化能力减弱、生长发育迟缓。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线虫对柞蚕的致病机制以及利用索科线虫进行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桑树不同叶位的叶片、同一叶位的不同部位、叶芽和种子胚根等进行倍性测定,筛选合适的桑树倍性鉴定材料。结果表明,未完全展开幼叶的检测效果优于第1叶位叶和第2叶位叶,第1叶位叶的检测效果优于第2叶位叶;同一叶位幼叶叶基部分的检测效果优于叶尾部分;叶芽的检测效果最好,而且...
从桑树存活率、单株条数、叶条收获量、叶条品质和叶条比5个方面探讨不同桑树品种用于开发动物饲料的适宜性,为筛选适宜动物饲料化利用的桑树品种提供参考。经连续5年试验,发现所用杂交桑品种比嫁接桑品种存活率高、发条数多、收获量大,更适宜用作动物饲料。合理的桑条收获方式是:根据饲喂动物的营...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是桑树的重要害虫。为明确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杀虫晶体蛋白对该虫的作用机制,利用已知昆虫氨肽酶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美国白蛾中肠cDNA为模板,利用RACE-PCR技术获得美国白蛾中肠氨肽酶N基因hc...
MD-2相关脂类识别蛋白(MD-2-related lipid-recognition,ML)家族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真菌的含有ML单一结构域的蛋白家族,在先天免疫、脂类识别及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同源检索在家蚕基因组数据库中比对获得4个ML家族成员基因,包括BmN...
家蚕品种秋丰×白玉是一对耐氟性较强的夏秋用蚕品种,其中以亲本白玉A的耐氟性最强。以白玉A与耐氟性较弱的皓月B为亲本组配各种杂交世代进行耐氟性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的氟化物添食范围内,其耐氟性遗传呈显性遗传,受主效基因控制,并且具有部分伴性遗传效应和明显的杂种优势。利用SS...
在感染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virus,BmCPV)的家蚕中肠组织中发现一个表达量明显下调的未知蛋白LOC101742613,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未知蛋白LOC110378285的序...
对新选育品种进行全面而合理的评判是家蚕品种选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2015—2017年家蚕品种国家审定多点鉴定成绩的年度汇总数据,利用非参数统计法、高稳系数法以及稳定性参数法等分析方法,分别对农村生产鉴定成绩中的盒种产茧量、健蛹率与实验室鉴定成绩中的茧丝长、解舒率与洁净等反映...
核糖-5-磷酸异构酶A(ribose 5-phosphate isomerase A,RpiA)是多种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酶,在磷酸戊糖途径(PPP)中起着核心作用,参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核糖-5-磷酸(R5P)与核酮糖-5-磷酸(Ru5P)之间的可逆异构化反应及植...
野外放养柞蚕经常会受到高温环境胁迫,研究不同柞蚕品种对高温的应激反应和耐受性机制,有利于科学地评价柞蚕种质资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调查5个柞蚕品种或品系5龄幼虫在42℃和45℃胁迫1~4 h后的热应激行为表现、高温胁迫后的恢复能力和胁迫处理后室温饲养48 h的死亡率,结果显示,方山...
以自然光处理为对照,采用不同光照时长与光照强度的日光灯照射河南一化性柞蚕品种豫大1号和辽宁二化性柞蚕品种沈黄1号的蚕茧,探讨不同光照处理对柞蚕蛹滞育解除的影响以及柞蚕蛹滞育解除过程中体内海藻糖和糖原的代谢变化。结果表明,400 lx、17 h/d的光照组合对豫大1号的滞育解除效果...
研究寄生线虫对柞蚕幼虫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可以从生理生化角度揭示柞蚕寄生线虫的致病机制,明确线虫在柞蚕体内完成寄生生活史的生理生化调控机制。检测柞蚕5龄幼虫被线虫寄生后其生长发育速度、血淋巴营养物质含量和中肠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柞蚕幼虫被线虫寄生6~11 d,其摄食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多层天然织物的热湿性能,以蚕丝织物和棉织物为研究对象,以面密度作为归一化指标,对不同面密度(不同层数)蚕丝织物和棉织物的透气率、透湿量和热阻进行测试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分别建立织物面密度对透气率、透湿量、热阻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在测试条件下,织物面密度与...
印度中央丝绸委员会蚕丝技术研究中心研制了一种新的缫丝机。传统缫丝过程中,8~10根茧丝沿着垂直方向缠绕在滚筒上,而新研制的缫丝机可以在缫丝过程中利用一个差速旋转装置使蚕丝与其他纤维沿平行方向混纺制备蚕丝包芯丝,制备的包芯丝膨松度是传统缫丝机缫制生丝的3倍。以棉纤维、粘胶纤维和聚酯...
为了解陕西省地理环境对桑叶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陕西省主栽的5个桑树品种桑叶中的5种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同时通过DPPH、FRAP法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检测法测试其抗氧化性能和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桑品种桑叶中的活性成分含量及其生物活...
白藜芦醇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癌、保护心血管、延缓衰老等诸多生理作用的多酚化合物。以药食两用的桑椹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法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桑椹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桑椹中白藜芦醇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以甲醇作为提取剂,料液比1∶30,提取温度2...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发酵桑叶,考察桑叶对新晃育肥黄牛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25头22~26月龄、初始体质量(229.41±12.32)kg健康无病的新晃黄牛,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4个试验组分别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10%、...
入眠是昆虫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生理现象,其入眠蜕皮过程主要包括促前胸腺激素(PTTH)介导的蜕皮激素合成、蜕皮激素介导的信号转导和最终皮层溶离及色素沉积3个阶段,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基于此,本文论述了蜕...
多酚氧化酶能催化氧化酚类结构生成醌类活性中间体,引发酚类单体之间聚合。家蚕丝素蛋白和丝胶蛋白大分子肽链上均含一定数量的酪氨酸残基,酪氨酸的酚羟基能被多酚氧化酶催化氧化,生成醌类活性基,不仅可促成丝蛋白大分子交联,而且可与外源氨基功能化合物发生迈克尔加成或席夫碱反应,实现底物分子改...
为探明新生桑枝叶片中微量元素的分布格局,以雾化栽培的桑树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叶片中铁、锰、铜、锌、硫、硼、钼和氯等8种微量元素分布对枝条粗细和空间位置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叶片中的铜、锌、锰和钼含量与空间位置无显著的相关性,而铁、硼和氯元素含量表现为下部叶大于上部叶,硫含量则表现为...
采用杂交与系统选育等育种方法,结合春、秋季不同气候条件和叶质条件交替选育技术,兼顾茧丝质和健康性,育成了茧丝质优良的家蚕新品种"金"、"兰"、"铭"、"晖",并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进行配合力测试,筛选出春用多丝量四元杂交组合金·兰×铭·晖。经四川省级实验室及农村区域鉴定表明,该杂交...
为选育适合在一化性柞蚕产区放养的优质、高产、蛹丝兼用的柞蚕新品种,以四川蚕区的一化性柞蚕优良品种川06为亲本材料,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经25年25代系统选育,育成了优良柞蚕新品种川柞2号。川柞2号属一化性黄蚕血统,4眠5龄,全龄经过51 d,单蛾产卵量238粒,收蚁结茧率57....
<正>1 CHEN Y,BAI B,YAN H,WEN F,QIN D,JANDER G,XIA Q,WANG G.Systemic disrupting the homeostasis of tRNA isopentenyltransferase causes growth a...
<正>110余年的学科传承,近70年的院系建设,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现代高等学院,是西南大学首批立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是我国培养蚕学和生物技术专业高级人才、开展蚕桑生物技术科学研究、产业发展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蚕丝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依靠性力量。...